大河網訊(河南日報記者陳學樺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姬姣姣)12月18日,省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12月17日晚,我國申報的“太極拳”項目,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太極拳也因此成為我省第一個牽頭申報、我國第41個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項目。
太極拳是基于陰陽循環、天人合一的中國傳統哲學思想和養生觀念,以中正圓活為運動特征的傳統體育實踐,自17世紀中葉在溫縣陳家溝村由陳王廷創編以來,世代傳承,并在陳氏太極拳的基礎上發展出以其他姓氏或姓名命名的多個流派,現有80多套拳術、器械套路和20多種推手方法,其文化意義和社會功能得到不斷豐富。
焦作市市長徐衣顯表示,焦作市將不斷傳承創新,加強推廣普及、挖掘深刻內涵、拓展發展空間,讓太極拳在高水平保護、高品質傳承、高質量發展中更加發揚光大、綻放光彩,為推動人類健康可持續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太極拳成功申遺凝聚了各方智慧和力量。省文旅廳副廳長朱建偉介紹,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將太極拳作為中國唯一項目列入2019年新一輪申報工作后,省文旅廳牽頭組織河南、河北、北京、天津4地開展申報材料的撰寫和拍攝工作,并于2019年3月31日提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為順利通過申遺奠定了良好基礎。
作為太極拳的發源地,太極拳成功申遺對溫縣進一步整合太極拳文化資源、加快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溫縣縣長李培華說,溫縣將高標準打造陳家溝全新IP,多形式舉辦非遺宣傳推介,進一步叫響太極拳世界品牌,打造“太極圣地”。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陳氏太極拳代表性傳承人之一的朱天才表示,將繼續做好太極拳推廣工作,讓太極拳更好地服務世界人民,讓“共享太極、共享健康”風靡全球,成為一種新時尚。
太極拳成功申遺是太極拳發展史上的喜事、盛事。據悉,焦作市與省文旅廳聯合北京、天津、河北等太極拳七大社區所在省級文化和旅游部門,已共同謀劃組織了一系列宣傳推廣活動。
發布會上,大家一致認為,太極拳是黃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標識之一,是東方文化精髓的蘊集,更是中國獻給世界人民的美好禮物。